莊淑旂博士的傳奇一生故事
台灣漢方醫學第一女醫莊博士故事 (上)
耳濡目染 啟發學醫興趣
莊博士的家中僅有她一個孩子,年僅6歲的莊博士必須一肩扛起家務,還得幫忙打理中藥舖的雜事,也讓她自小就耳濡目染藥材和漢醫理論,時常看著父親和中藥鋪的夥計問診抓藥,並暗記藥名。也因此莊淑旂博士10歲就能讀通醫書,對藥理已有初步的認知。
在她12歲那一年,中藥鋪的學徒突然暴斃,無奈之下,父親才正式開始教她學醫認藥。莊淑旂博士提到,父親的教導非常嚴格,不僅要熟記藥材各個部位的功效外,最難的是要能通「如何用藥」。
她說,使用中藥不僅是看一個人的體質或症狀來行處方,必須連季節、環境生活等各方面作考慮,同種藥可能會因為上述的影響,而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
真正開啟莊淑旂博士對醫學的興趣,是在她13、4歲時救活了二叔未滿足歲的孩子。那時的她想起曾有先生媽(傳統產婆)來店裡抓藥時,配方中就有應對同種症狀的藥方,便治好了連小兒科醫師都宣告不治的表弟。爾後,她也用此藥方救過好幾個相同病情的嬰兒,在無數次臨床試驗中收穫成功,也讓她獲得自信,更增加了莊淑旂博士研究醫學的興趣。
痛失至親 轉機乍現
然而在她19歲那年,父親突然受軍隊徵招當通譯,卻因腸炎、便血不斷而返家,如此身心勞頓再加上過去生活習慣不佳,不久便因直腸癌而過世。父親去世之後,藥種商的執照被收回,中藥鋪自然是無法再繼續開下去了,家中經濟只能靠著莊淑旂博士的丈夫到養蜂場工作勉強補貼,但也因此背負重擔,積勞成疾。
莊淑旂博士26歲那年,她的丈夫因為肺癌惡化而去世。莊淑旂方領悟到,癌細胞或許一直在我們身上,若是生活太過疲憊、情緒不穩,「內憂外患」失調不顧的話,癌細胞就可能會快速惡化。接連失去父親和丈夫的莊淑旂博士悲痛萬分,卻並未消沉下去,反而讓她立志要與癌症抗爭,畢生致力於尋求防癌之道。

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舉辦了第一次的中醫師國家考試,透過一位長輩的通知,莊淑旂博士趕上了在報名截止當日報考。儘管她是毫無準備地應考,從小就熟讀各種中醫書籍,又在中藥鋪累積不少臨床經驗的她,在五項考科中的藥物學、藥理學、心理學、診斷學皆以近乎滿分的成績通過,那次考試她是唯二中第的考生,也是台灣第一位取得中醫執照的女中醫師。
重啟「廣和堂」 行醫結善
考取中醫執照後的莊淑旂博士重啟了父親的「廣和堂」,重新開業為人看病開藥,每天都有眾多病人從各地慕名而來,患者數量過多,甚至莊博士的母親還要限制她一天只能看100名病患,不然怕病患還沒醫好,莊博士自己就先倒下了。
莊淑旂博士秉行著病人即為朋友的理念,不論貧富貴賤,對每位病人都是盡心備至,因此在行醫期間也結交到許多人脈,廣結了無數善緣。
莊博士的生活才日漸平穩,「廣和堂」的事業也蒸蒸日上,然而一輛從警察局來的吉普車,打斷了她這份短暫的平靜……
文章圖片部分節錄自新聞畫面,若有使用疑慮,敬請聯繫廣和客服0800-666-620。 |
延伸閱讀:一生救人無數,致力推廣「防癌」與「坐月子」觀念的台灣漢方醫學第一女醫,廣和理論之本:莊淑旂博士的傳奇一生(中)
* 最後修改時間:2019-07-25 15:29:27